全国顶级雪豹展馆在西宁
目前,西宁野生动物园内共有10只雪豹,正常展出的共有6只,其中,新建成的雪豹馆有两只、小型猫科动物馆有1只、大型珍稀野生博物馆有3只。齐新章说,这6只展出的雪豹里除了有两只断腿和缺牙,其余都是从三江源等地救护的幼崽,在西宁由人工饲养大的。
西宁野生动物园是我国唯一的雪豹繁育基地,人工繁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全国人工饲养展出的雪豹绝大多数在西宁。
齐新章说,随着雪豹知名度的不断增大,今年广州、上海等地的众多游客专程前往西宁观赏雪豹。另外,国家对我省保护雪豹给予资金上的大力支持。相信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雪豹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好。
雪豹是西宁野生动物园的镇园之宝。今年新建成的雪豹馆是全国顶级的。齐新章说,这座雪豹馆有一个240米的外部活动场,以及3个不对外的内部活动场。每一只雪豹如果有需要不对外展出的,在内部活动馆可以展出。雪豹馆合理布局的设施,今后为雪豹繁育提供良好的场所。在这里可以尝试做母豹代养和人工干预。
26年坚持攻克人工繁殖难题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西宁野生动物园(西宁动物园)开始人工饲养雪豹。到1984年全国首次成功人工繁育两只雪豹,接着1985年又繁育了3只。不幸的是,由于饲养环境和人工幼育经验不足,这些可爱的小雪豹失去生命。
此后的26年里,西宁野生动物园再也未成功繁育。可是,西宁野生动物园并没有停止对雪豹的人工繁育。到2012年成功繁育一对。令人遗憾的是,这对小雪豹还是因对饲养环境不熟悉,小小年纪离开了父母。
西宁野生动物园副院长齐新章说,从1986年到2012年,在这26年里,西宁野生动物园并未成功人工繁育雪豹。主要是因为雪豹饲养繁育条件简陋、技术不成熟,以及社会对雪豹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的。
从2009年西宁动物园搬到西山后,园里打造一些高原本土的特色物种,其中雪豹包括在内。自那时起,对雪豹人工繁育有针对地做观察、研究,包括饲养环境、饲养方式和饲料组成尝试改变,仔细观察雪豹的发情期、交配期,一对一地搭配公、母雪豹,如果繁育不成功,第二年再换再搭配,到2012年成功繁育。
其间,母豹不能繁殖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母豹喂得太肥,以及饲养饲料比较单一,生长环境较狭小,缺乏活动量等问题造成的。发现问题后,园里在雪豹活动室内用枯树等搭建了活动平台,让母豹多锻炼身体。改善食物结构,除了常吃的生肉以外还提供血液、内脏等食物,以及投放兔子、鸽子等活物,锻炼母豹的捕猎能力,主要是让母豹保持合理的体形。
另外,还要了解雪豹发情期。在发情期之前,尽量不让公豹和母豹一起生活。快到发情期的时候,让公豹和母豹隔着笼子,互相初步交流。发情的几天再打开通道,及时交配。交配之后立即分开,防止母豹受孕出现干扰。目前由于监控设施不全,雪豹繁殖过程并未全部记录下来。
到2012年繁育问题解决,但育幼问题没有攻克。齐新章说,这么多年以来唯一成功幼育的是2016年。也就是现在雪豹馆展出的“傲雪”,“傲雪”现在一岁零五个月了,成活时间比过去人工繁育的雪豹都长。
雪豹育幼难题还未根本解决
“相比人工繁殖,人工育幼难度极大,这主要与动物园雪豹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有很大关系。”齐新章说,园里对2012年活到一岁夭折的雪豹死因调查得知,这只雪豹体形比同龄的雪豹小很多,器官衰弱,发育不良。主要是这只雪豹刚出生后,没有吃母豹的母乳,而是人工用奶粉喂到一岁。最终导致发育不良,早早结束幼小的生命。
此后,园里尝试让小雪豹到妈妈身边吃奶,但出生两个月到三个月时总会出现问题。雪豹出生的这个阶段正好是9月至10月。这时天气变凉、降水增多,西宁野生动物园雪豹野外生活条件简陋,草木茂盛,与三江源区的野外生活环境大有不同。两三个月大的雪豹跟着母亲出去玩时,肚子容易蹭水受凉生病。
“母豹代养若防疫工作不到位,小雪豹生病不能第一时间发现。等发现后才治疗会有一定难度。”齐新章说,在母豹代养下的雪豹接触人,反应特别强烈,容易受到惊吓。野外突然间打雷、放炮,也会对雪豹宝宝的成长产生影响,曾发生过母豹受惊吓咬死幼崽事件。
2016年采取的措施是,小雪豹生下来之后,先由母豹带着喂养两个多月,快到三个月的时候断奶,由人工育幼,使小雪豹熟悉人、不怕人。饲养员也是随时关注小雪豹的身体状况,发现问题提前干预和治疗。
“从目前来看,2016年出生的‘傲雪’体重、体长、毛发都正常,这为今后育幼雪豹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但雪豹育幼路还漫长,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齐新章说。
西宁野生动物园周边有不少流浪猫,容易传染恶性传染病。目前,针对雪豹用的疫苗还没有研发,一般用的猫的疫苗,这对雪豹疫病防疫难度提出更高要求。齐新章说,随着母豹年龄逐渐增大,以后能不能生还不好说,下一步下功夫做好兽医院,把防疫体系建起来,给雪豹一个更加安全的育幼环境,便于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