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土质肥厚,适宜种植蔬菜而且收益很好。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会注重发展多种产业链经济,最终要把大佛岛分场打造成一个集种植、养殖、旅游为一体的升级版农场”
——大佛岛分场场长 齐运军
农场点滴 如饮一杯热咖啡
春天到了,田野里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着。麦苗返青,花儿绽放,当我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时,八一农场也在庆祝属于它们自己的节日——60周年庆典。60周年过去了,现在的它到底是什么样子?中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态,我们联系了八一农场保卫科的邱兵,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八一农场的大佛岛分场。在邱兵的介绍下我们得知,大佛岛分场、落堆分场、蔡公堂分场分别隶属于八一农场,2009年在第五批援藏干部姜景西的带领下八一农场由之前的5个分场合并为3个分场,合并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农场的管理,这一方案的实施不仅取得了预想的效果而且农场的效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走进大佛岛分场,一种田园风的感觉萦绕心头,广阔的视野,仿佛看不到边际。大佛岛分场的场长齐运军告诉我们,这个分场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为主,总共占地11460亩,这个数字不禁让我们心中一惊,“难怪我们看不到尽头呢!”我心里嘀咕到。
正值中午时分,农场的劳作人员并不多见,在我们的不远处,有一个工人在塑料大棚前不停地忙碌着。等我们靠近才知道这是温室大棚,承包这片大棚的主人是来自河南的李中强,他之所以来到西藏是缘于一段阴差阳错的爱情故事。1999年他曾是日喀则地区的打工者,或许是因缘巧合,他编辑的一条信息错发到一个藏族女孩的手机上,联系了7、8个月之后,李中强专门赶回来与自己心爱的姑娘见面,彼此一见倾心,2000年他毅然辞职来到拉萨开始他的爱情之旅。他的爱人曾是八一农场大佛岛分场小学部的教师,因学校变迁他的爱人便来到农场跟他一起经营温室大棚。李中强在大佛岛分场承包了4个温室大棚,种植大白菜、茄子、辣椒和西红柿。李中强说:“这里土壤肥沃,适宜种植蔬菜而且收益很好。比如说,红萝卜一年亩产1万多斤,白萝卜一年亩产2万多斤,大概一年的收入有7、8万元吧。到了收获季节,菜农会直接到农场拉菜运往各个农贸市场,所以我们不必担心蔬菜的销量问题。”看到他幸福的微笑,我们也替他高兴。一条错误的信息,不仅让他收获爱情,更成就了他的事业。
邱兵说:“现在这些承包者对农作物生长的科学意识都很强,大部分人都会利用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方式种植蔬菜,也有少数人因为资金问题选择单纯的场地种植。”
正说着,一个劳作者的身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在他周围我们并没有看到大棚的影子,难道他是邱兵说的少数人中的其中一个?朝他工作的方向径直走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饱经风霜的脸上透露着一丝淳朴,一种善良。正在劳作的承包者叫李加国,在八一农场工作已有22年的时间,之所以选择场地种植是考虑塑料大棚的投资太大而且因自然因素摧毁大棚后的开销也不小。他说:“虽然场地种植跟温室种植的亩产量会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场地种植的投资少,也不必担心因自然因素导致的各种损失。现在我的场地上种有土豆、红萝卜、辣椒,牧区那边还养殖着6头牛,虽然生活不是大富大贵,至少心里过得很踏实。”也许,每个人追求的生活方式不同,对李加国而言,安定平稳的生活状态是他最大的满足。
农场未来 像那春花开正红
问及大佛岛分场以后的发展规划,场长齐运军说:“由于以前的产业单一,农场职工的收益比较小,因此我们现在正发展多种产业链经济。首先,我们会聘请技术人员对职工进行培训指导,并鼓励职工多种植、多养殖。其次,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做一个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养殖场。再次,根据我们场的优势,着力发展旅游业。大佛岛分场采用的是工场加农户的形式,并预计在2年内提高职工的收益。”
在八一农场的领导办公室我们见到了索朗次仁书记,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我们真的不忍心打扰。此时他正在审阅关于农场“十二五”计划的提案,关于这个问题索朗次仁书记从三个方面给我们做了重点介绍:第一,强化基础产业,按照自治区“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的总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第二,发展优势,做大做强三产,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和农场资源的优势,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不断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关系,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增加职工的收入。其目的是要把农场打造成一个集种植、养殖、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升级版重环保讲诚信的优质企业。看到索朗次仁书记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我们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八一农场的未来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