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西藏(帕莫竹巴地方政权时期)的狮纽金印章。
清代西藏(噶丹颇章地方政权时期)的紫檀木印章。
元代西藏(萨迦政权时期)的青玉印章。
图文来自百度
藏族古印章的起源
古印章起源于何时,于史无证。不过据史料记载,公元7世纪,吐蕃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已经相当发达,形成了一整套官僚制度,法律等各种典章制度也很完备。吐蕃在统一藏高,管理占领地区的广大属部,调兵遣将,发号施令,都需要印信作为凭证。公元 752 年,吐蕃册封南诏为“赞普钟南国大诏”,并“赐为兄弟之国”。命南诏王阁罗风为赞普钟,号曰“东帝”,赐以金印。吐蕃在统治南诏期间,还陆续赐予不少印章。公元 778 年,阁罗凤死,其孙异牟寻嗣位。唐贞元10年(785年),异牟寻归顺唐朝时,献出“吐蕃印八纽”。由此可见,西藏使用印章的历史十分悠久。
藏族古印章的材质与形制
藏族古印章中以铁印居多。铁印在我国整个印章史上却比较少见。 春秋战国时期至宋代,印章质地都比较高。譬如:金印、铜印、玉印、玻璃印、陶瓷印、水晶印、犀角印、竹印、木印等。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元朝,其间没有多大变化,而到了近代,大多又盛行石印章。铁印还受到气候、空气变化的影响,不便于玩赏、携带和使用 ,而在藏地,铁印章却很流行,以至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大活佛、摄政以及各朝各代所敕之印都有铁印章,特别是政府机构、寺庙、活佛、贵族等公、私用印大多为铁印。因为,旧时铁器在西藏被视为是“护摩宝器”。
藏族古印章的形制在元代及明代,无论中央敕封的印章、寺庙的印章,还是喇嘛与贵族的印章,其形状基本为螭纽、驼纽、龙纽、狮纽、宝珠纽、如意纽、直纽等。到了清代及民国时期,藏族印章的纽形有了突破性的变化 ,中央政府敕印、寺庙用印以及喇嘛与贵族的用印多为如意宝冠和宝珠纽,但也有部分为上下方印、上下圆印、瓦纽印、直纽铁印、木纽铁印、寿星纽印、莲枝纽印、狮纽印等。
西藏民间印章艺术,历尽沧桑。西藏古印章不仅传承着西藏文明,还在世界印章历史上独树一帜。西藏古印章艺术的审美与工艺,和藏民族所信仰的宗教历史密切相关。西藏收藏家邹西城由于从小非常爱好雕刻汉篆印章,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走上了漫漫收藏、整理和研究藏印之路。跟随邹西城的介绍,我们在一方藏族古印章里,探寻一条古老的时间之路。
藏族古印章与内地印章之对比
西藏收藏家邹西城说,藏族古印章艺术与内地印章艺术相比较,藏族古印章的质地、工艺都为汉印章少有 ,其装饰具有独特风格,精工细作,将印章签出的点、线、面 ( 指金银错工艺 ) 与金银互错表面的光泽相映增辉,形成自然生动、绚丽华美的装饰效果。在印章的表层大多浮雕着龙、狮、孔雀、覆形莲花座等,其雕刻艺术自成一家,刀法细腻 ,其执刀腕指轻如画笔,重如铁笔,风格自然浑厚。另外“金银错”工艺是指内地封建社会前期青铜工艺常采用的装饰技法,它主要是在青铜器表面凿刻成图案、浅槽,然后将金银丝截作点、线压进槽内捶轧错平。可是这种早期工艺用于藏印上,却是空前的。此外藏印上的鎏金工艺和在制好印后在印内的空腔装藏有加持力的药丸、经书、咒字、舍利骨等物,也是汉印章中极其少见的。
西藏古印章无论是图形与文字,还是工艺制作,从内容到表现,从具象到抽象,从写实到写意,从可见的形象到有意味的形式,都历史性地反映了藏族人民深沉的理性精神及宗教艺术。
藏族古印章艺术之美
纵观藏族古印章艺术,从雕刻内容到具体的工艺制作,从写实到写意,从可见的形象思维到意味的表达形式都反映了藏民族深沉的理性精神。西藏收藏家邹西城介绍,印章的图文及图腾,圆中有方、曲中有直、封闭重于连续、圆点弧形胜于直角方块,这充分表现了佛教所讲的“圆通”、“圆觉”的哲理思维,但又让人感到稳重、简洁,柔韧而刚健 ,表现出一种神秘的魅力,一种和谐美。
藏族古印章艺术同样来源于生活,反映着生活 ,这些寓意丰富的雕刻艺术,多是在方寸之内,甚至是在一至二厘米的方圆之上展现。匠师们以惊人的艺术手段,栩栩如生地刻画出许多灵瑞之物,如 :龙、凤、狮子、朱雀、鹿、象、虎、豹、蛇、牛、龟、鹤、蝎子、大鹏鸟等。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古代藏族匠师不但驾轻就熟地刻画着他们耳闻目睹的生灵,而且还准确地雕刻出在当时罕见的奇禽异兽及抽象的图腾,如犀牛、孔雀、鳞鱼、摩羯鱼和鸵鸟等,可见当时匠师们的写实手段之高明。另外,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敏感和把外来之物化为我有的宏伟气魄,在印章雕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专家支招
印章的养护小常识
印章如果长时间不用,我们就要用毛笔沾上一些核桃油,把印章的几个面都刷一下,然后放到特制的盒子里保存,这样会防止印章产生裂纹。
铁制的印章是所有材质印章里最为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