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信息分析提供商爱思唯尔13日在北京发布《灾害科学全球展望报告》。报告称,2012年至2016年,灾害科学领域共发表论文27000多篇,其中有近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资料图:暴雨天气。 林加强 摄
“中国在灾害科学领域的研究专业化程度突出。”爱思唯尔中国区学术关系高级经理康晓伶说。通过数据库关键词检索,以及咨询全球范围内灾害科学领域顶级科学家,并将灾害数据与经济、人口等数据相关联,研究人员得出这份报告。
报告指出,灾害科学包括对灾害管理周期各个阶段、多种灾害类型和特定灾害事件等方面的研究。亚洲在灾害科学研究领域的表现突出,其中中国在地球物理、水文、生物、气象和气候现象相关灾害研究领域的论文数量均超过1000篇。
报告统计,中国的研究成果引用影响力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尽管中国论文的影响力已在上升,但因体量大,低被引论文也相对较多,并且选题可能较多地基于中国自身,这可能是造成平均引用影响力较低的原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传播中心编辑出版部主任任胜利对中新社记者说。
报告还表明,灾害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是本地区发生的主要灾害,例如中国关注气候灾害、日本关注地震和海啸、美国关注气象和生物灾害、巴西和印度关注环境灾害。
2015年举行的第三次联合国世界减灾会议制定了《仙台减灾框架》,在减灾方面设立了4个优先行动事项,包括了解灾害危险、加强减灾治理工作、加强防灾、加强灾后重建工作等。
“我们发布这份报告是基于《仙台减灾框架》,对近期灾害科学成果和影响力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灾害科学研究特别是灾害的预防、防备、响应和灾后重建提供支持。”爱思唯尔大中华区总裁林国庆说。
报告强调,五年间灾害科学领域的论文发表量仅占全球论文总量的0.22%。海地、缅甸、斯里兰卡等受灾害影响较深的地区,其灾害研究水平依然较低。研究者们呼吁在灾害科学研究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降低灾害风险、减少灾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