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脉连绵起伏,突兀的风声、鸟叫声,让荒原显得更加寂静,静默千年的文化遗产等待探寻,无人机在头顶航拍,在这样的场景里,西藏考古专业人员罗布扎西总有种现代与远古的时空交错感。
罗布扎西日前接受记者时说,他们发掘的考古点大多属高海拔地区,其复杂的地理环境给考古信息采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今,无人机遥感、全站仪、RTK(即实时动态测量技术)等新设备技术运用到了西藏考古中,其作业越来越便利化。”
林周旁多水利枢纽是西藏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建设前期,罗布扎西所在的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2010年起(以下简称西藏文研所)对水利淹没区域进行文物考古勘探、测绘、文物考古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文物保护工作。
此次考古,西藏考古界第一次引用了无人机,这让罗布扎西格外兴奋。
他说,西藏大多数文物遗存点都在海拔三四千米以上,在以往的文物遗存及周边古环境信息数据采集工作中,考古专业人员一般徒手爬至高处拍摄,“而无人机航拍技术在短时间内从多角度采集了此区域影像数据”。
除了无人机遥感技术,西藏文研所还通过地理卫星系统、大比例地形测绘、地理信息采集技术对包括墓地、遗迹在内的文物点,约12平方千米的水利影响区域进行了地形测绘,完成了古遗迹平面资料、墓葬勘测报告等,并建立了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文物保护考古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已经完成的西藏15个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中,西藏文研所采用数字采集技术对山南市扎囊县扎塘寺壁画进行了高清影像采集。罗布扎西说:“通过此技术建立数据平台系统能实现壁画的尺寸测量、病害分析及科学研究等工作,这在以往是无法想象的。”
在考古发掘的重要环节便是布方,西藏传统考古作业中,皮尺、罗盘是最基础的布方工具,而如今,全站仪、RTK在布方中极具效率,可以对地形地貌高精度的测量,每个遗迹遗物在一定的坐标系中都有其唯一的坐标,将这些坐标采集以后,建立遗迹地理信息数据系统。罗布扎西表示,这些技术在邦嘎遗址、查木钦古墓群等文物考古工作中都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