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日前,全国首届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高层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该论坛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办,青海师范大学承办。论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商讨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集思广益,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本次高层论坛为期两天,11月7日在青海师范大学的城北校区图书馆一层学术报告厅举行了开幕式,由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扎布教授主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和青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雄伟致辞,青海省民宗委古籍办公室主任马小琴发表讲话。来自北京、西藏、四川、甘肃、辽宁、内蒙古、青海等地高校、科研院所、古籍文献管理部门以及百慈、扎什伦布寺的60余名专家学者和230名青海师范大学的师生参加。
图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致辞。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在致辞中表示,在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之际,召开全国首届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高层论坛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努力办成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盛会,进一步推进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事业,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
图为青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雄伟致辞。
青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雄伟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历史、文化和科技的融合造就了民族的繁荣与发展。在藏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其内容丰富、版本多样、载体特殊,乃世界之罕见。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文古籍文献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日新月异。
图为与会领导与专家学者合影。
在论坛的大会交流过程中,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办主任、研究员李德成和青海省文联原副主席、研究员角巴东主等六位专家的轮流主持下,吉太加教授等21名知名专家依次做了精彩且深刻的主题报告。其中,吉太加代表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介绍了该学院建立班禅研究院,承担《中华大典•藏文卷》子课题和《历辈班禅文集》编纂整理等工作,并对成立青海省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人才培训基地,培养藏文古籍研究人才,培养高水平的双语教师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图为吉太加教授发言。
辽宁省阜新市政协文史馆馆长海春生做了题为《藏文北京刻板和蒙古刻板的研究价值及其意义》的发言,主要介绍了在元朝皇室的资助下,在北京刊刻的大量佛教文献,以及明清两代的藏文文献等版本对研究藏文文献拥有的价值和意义。
图为海春生馆长发言。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馆馆长、研究员桑丁才仁的发言题目是《藏族石刻文献宝库:玉树新寨嘉那嘛呢石的历史与文化》,他说,“嘉那嘛呢石是嘉那嘛呢文化的源泉,是青海玉树地区特色文化名片和杰出代表,在藏族石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嘉那嘛呢及其文化社会影响之大、群众参与度之高在玉树乃至青海地区享有盛名,其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图为桑丁才仁研究员发言。
西北民大教授宁武甲、西藏藏医院银巴,青海民族出版社副总编索南才让分别作了《拉卜楞藏文古籍文献库的历史与价值》《雪域藏医药历算大典》《青海民族出版社编辑出版藏文古籍情况介绍》的报告。其中,宁武甲教授已年过8旬,但依然神采飞扬,思维敏捷,口齿伶俐,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了拉卜楞藏文古籍文献的早期保护、整理与研究情况,引起与会者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图为宁武甲教授发言。
内蒙古大学教授额尔敦白音作了题为《蒙古族藏文著作的主要成就和特征》的精彩报告。他认为,蒙古族文人撰写的藏文著作数量大,内容涉及面广,涉及到多个知识领域,提出的问题尖锐,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尤其在哲学、语言学、文学、史学,以及民族关系、民俗文化、宗教艺术、医学与实践、天文历算等领域取得的成就更为突出,特色更加显著。
图为额尔敦白音教授发言。
来自喜马拉雅文库和四川藏文古籍研究室的才让多杰、江洛两位专家的发言主要介绍过去一年来各自单位对藏文古籍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与会专家、学者和现场听众对四川藏文古籍研究室搜集整理藏文古籍文献数目之多、内容之广、文献价值之高,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图为四川藏文古籍研究室江洛发言。
西藏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西热桑布教授根据他过去十几年在古籍保护和整理、编纂目录等工作中的思考,从藏文古籍文献的总格局、保护方法,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出了实质性的意见和建议,见解独到。
图为西热桑布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的萨尔吉教授的发言题为《藏文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紧扣论坛主题。萨尔吉教授呼吁,现在的藏文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一要重视目录的编纂,包括解题目录和分类目录,并用国外Vostrikov,A.I.,de Rossi Filibeke,Gene Smith和Dan Martin等人的研究成果和藏文文献分类方面的思考来加以说明;二要重视序跋的研究;三要重视《甘珠尔》系统和独立版本的研究;四是个案研究,以《十地经》文本综述为例。
图为萨尔吉教授发言。
西北民族大学教授傅千吉和扎西才让、青海民族大学三江源学院教授金巴仁青、以及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同美、西藏古籍保护中心教授白玛扎西、兰州大学阿旺嘉措等学者在会上发表了精彩的报告。其中扎西才让教授通过对阿里古格王则德敕令的研究,认为这份敕令在藏文演变和发展方面有非常高的文献研究价值。
图为扎西才让教授发言。
论坛第一天与大家分享研究心得的还有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副院长道周、百慈藏文研究室的多杰、国家民族图书馆研究员先巴等,最后发言的是青海省文联原副主席角巴东主。角巴东主研究员结合亲身参与藏文古籍名著《霍岭大战》的搜集整理过程,介绍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图为角巴东主研究员发言。
11月8日上午,进行分组讨论。
图为第一小组讨论现场。
来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布达拉宫文物管理处、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敦煌研究院、甘肃藏文古籍文献编译中心等科研院所的16名学者,就藏文古籍鉴定、古藏文语料库建设、藏文古籍修复、藏文信息处理、天文历算文献研究、敦煌文献研究、海外藏文藏书现状、藏文古籍编目、甘青川各大寺院所藏木刻板普查等方面的研究思路和学术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为第二小组讨论现场。
11月8日下午,会议闭幕。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扎布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他说,“青藏高原在上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保存着大量丰富而价值极高的各类藏文古籍文献。浩如烟海的藏文古籍文献,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很多科研院所、古籍文献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广大科研工作者,长期致力于藏文古籍文献的研究与整理、保护工作。孜孜不倦,忘我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相比,还是有不少的差距。藏文古籍文献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非常的稀缺,文献整理手段和技术、技能也很缺乏,研究方法也比较滞后。需要集思广益,弥补不足,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图为万玛项欠教授汇报第一小组讨论情况。
图为阿旺嘉措教授汇报第二小组讨论情况。
扎布教授在总结时表示,两天来,来自全国7个省、区、市,24所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相关部门的60余名专家学者紧紧围绕藏文古籍保护与整理进行了深入交流,多角度探讨了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保护、修缮及研究的思路,提出很多实质性的问题和真知灼见,“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为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后续推进提供了有益的范式。”
图为扎布教授在闭幕式上讲话。
图为闭幕式现场。
据了解,本次论坛,在藏文古籍文献的搜集与保护、数字化,对拓展研究内容和改进研究方法,对培养古籍文献研究人才等方面提出了颇多建设性的见解。与会专家对本次论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誉,他们认为,此次论坛对我国藏文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西藏网 图、文/桑吉)
图为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