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9日讯,据新华社上海11月8日电 8日上午,在一声响亮悠长的汽笛声中,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缓缓驶出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向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再次出征。
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山青向考察队授旗,并下达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起航令。根据航行计划,“雪龙”号出发后,第一航段将以15节的航速昼夜不间断航行,约18天后抵达新西兰基督城进行补给。随后一路南下,直奔位于罗斯海西岸的恩科斯堡岛。在那里,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将为中国建设第5个南极考察站做前期准备工作。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首席科学家杨惠根表示,考察中,还将进行“陆地-海洋-大气-冰架-生物”多学科联合观测,开展国家南极观/监测网建设、海洋环境保护调查、站区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开展常规地球物理调查、人工核素本底调查、阿蒙森海海洋环境等调查工作。
7日,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在上海集结完毕。中国极地中心对全体科考队员进行了综合教育,围绕南极业务化调查评估、科考类考察、南极生态环境保护、户外作业安全、登船注意事项等作了详细介绍和培训。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还承担了编制“雪龙”号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航行计划的任务。飞机与船舶管理处结合南极天气、海冰情况、作业时间及季节特点等,综合历次队航行经验,预判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周密计算、合理安排,兼顾各方需求,为保障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精心安排各个“时间窗口”。
国产极地特种低温钢为“雪龙”号“保暖御寒”
据新华社上海11月8日电 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8日向南极再次出征。此前,已有20吨国产极地特种低温钢用于“雪龙”号内部改造;而这一次出行南极,还有一些具备更强性能的特种低温钢样品被焊在甲板上、船舷上随船试验,为科考船“保暖御寒”。
据悉,等“雪龙”号南极科考回来后,科研人员会上船查看这些用于表面、与海水接触的特种钢样品的被撞击、被磨损、被腐蚀的情况,将研究成果服务于“雪龙2号”的制造。
“海洋极端环境钢铁材料制备与蚀损控制”联合实验室取得阶段性研发成果,实验室研发的极地特种低温钢目前已经批量投入生产,首批20吨“中国制造”的低温钢已用于“雪龙”号科考船的内部改造,并已成功经历了中国第8次北极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