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农牧专家和草原牧民一起成长

T-
T+
评论 收藏打印
作者: 王茜发布时间: 2017-10-26 15:25:58来源: 中国西藏网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号角,引发了全国各界的强烈共鸣。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项目青年专家、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刚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以及中央提出的‘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等论述都让我激动不已。”


图为刘刚与同事到牧区调研

  刘刚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后到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工作,如今已有十年时间。回忆初心,刘刚说:“自从学草原专业后,我一直对草原牧区情有独钟。刚参加工作时,每年待在牧区的时间至少有半年以上,在试验地与草打交道,在牧民家里与农牧民打交道。可能从在甘肃天祝实习的时候起,我就对草原‘以身相许’了。”

  “记得在2007年的时候,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加拿大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几期TOT(培训者培训)培训,学到很多东西,比如技术培训推广,尤其是怎么和农牧民打交道等,感觉完全进入了一个全新领域” ,刘刚告诉记者,“这十年是学习和积累草原工作经验,转变和创新工作思路的过程,也是我与草原牧民共同成长的过程”。


图为青海玉树社区农牧民给项目组献哈达

  有些人对农牧民有些刻板印象,例如不容易接受不同于传统但效率更高的新生产方式等,对此刘刚认为,农牧民是客观存在的客体,所谓技术推广不出去,也要从专家和技术本身出发来找问题,分析为什么农牧民不用我们研发的新技术,是技术还不成熟?还是与当地风俗文化有冲突?或者农牧民不信任?甚至可能这些技术不是生产一线农牧民所需要的。

  后来通过与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的合作项目,刘刚到尼泊尔加德满都参加了几期会议和培训,视野和思路更加开阔,对农牧业科学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

  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成立于1983年,包括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的8个成员国。该组织着眼于建立良好的山地生态系统,改善山区人民的生活与生计。

  在国际山地中心学习期间,刘刚感受最深的居然是该机构展示的“简陋、粗糙”的研究成果,诸如类似我国内地上世纪80年代做蜂窝煤的将垃圾变燃料的全手工机器;通过瓦罐用多层石头、沙子过滤雨水从而达到直接饮用标准;利用太阳能在墙体里循环保温的房屋建筑技术……这些技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简单实用、绿色环保。

  “当时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多国际知名的大专家搞这些技术,后来想到大概就是专门为了科技不发达、受教育程度不高地方的贫困老百姓考虑的,非常适合当地的自然特点和发展阶段。这让我想到,所谓‘最先进的,最现代化’的技术成果对于青藏高原来说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青藏高原地区不一定需要最先进的技术,但是需要最适应当地条件的技术。所以在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格外注意所研究技术的适应性问题,总结出三点衡量技术研究的标准:技术对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的风险和影响;能否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青藏高原上经济效益的可行性。”


图为传说中的“神器”——高原捡拾车

  “在我参与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项目后,通过与其他专家探讨项目示范应该示范什么后,我更加认识到,不应该是示范暖棚、割草机、厂房,而应该示范理念、方法、模式、技术等。”为了把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项目实施好,不仅要让农牧民理解社区畜牧业的思路和理念,也要让项目专家理解。项目组邀请在国内社区发展领域比较知名的专家,先行转变专家的思路,再将这种“参与式”方法应用于对农牧民的培训当中。各社区牧民都有新的想法和认识,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激发内生动力,增强了自信和责任感,积极投身脱贫致富中去。

  通过多年在草原上的工作经验,刘刚深刻认识到能在青藏高原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长期生存,当地农牧民有他们的生存法则,正如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项目中青海河南社区的果多所说,农牧民的很多知识和经验是父辈口口相传,一代一代摸索积累出来的。如牧民可以通过今年冬季降雪的情况预测明年牲畜的呼吸道疾病发病情况,如果今年冬天干燥温暖,降雨降雪少,牲畜易发呼吸道疾病,病菌也会增多。

  可以说,农牧民在熟悉的环境下也是专家,他们知道草原四季怎么变化,知道草场的野生动物,知道草原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坎,知道草原海子的变化规律,他们能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我们的草原专家要虚心向农牧民学习,应该对任何不了解的现象有敬畏之心,对该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认识更加深刻,创新需要在对以前的事物有充分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好,这就是传承与发展”,刘刚不无感慨地说。


图为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新建酸奶加工厂

  刘刚说,当前,“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项目的理念、思路、模式、技术等辐射推广到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助力精准扶贫。当地合作社开展牦牛酸奶加工生产,已经生产出产品开始销售了。目前项目告一段落,新的征程也即将开启,我将继续尽最大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继续为保护建设和谐美丽的青藏高原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西藏网 文/王茜 图片由刘刚提供)

(责编: 苏文彦 郭爽)
用户名密码注册
发表评论
最新最热

相关阅读

     
  • 观察/
  • 文化/
  • 宗教 /
  • 旅游 /
  • 秘闻
  • 治国理政进行时
  • 老西藏精神
  • 尼玛嘉措:红军走过的地方
  • 亚格博:形色藏人